索 引 号 | 014351223/2024-00035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4-04-12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 | 体裁分类 | ||
组配分类 | 关键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第 四 期
一、发生趋势
1、赤霉病:据本站4月9-10日普查,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0-23%,平均4.7%;枝带菌率0-3.3%,平均1.2%,高于去年同期。4月10日镜检子囊壳,平均成熟度指数18.4。我县小麦抽穗扬花期主要在4月15-30日,部分田块在5月初抽穗扬花。据县气象局预报,4月中下旬气温正常偏高且有3—4个降雨过程,与大面积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病菌侵染与危害。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有偏重流行趋势。
2、白粉病: 4月9—10日普查,田间零星发生。由于今年小麦感病品种种植比例较高,田间群体密度大,郁闭程度高、田间湿度大,十分有利于病菌侵染危害。预计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
3、麦蚜: 4月9—10日普查,蚜株率0—39%,平均2.4%;百株蚜量0—85头,平均9.3头,低于去年同期。预计麦穗蚜将轻发生。
4、锈病:4月9—10日普查未见,预计小麦叶锈病偏轻发生。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以赤霉病、白粉病为重点,兼治麦穗蚜、灰飞虱、锈病等其它病虫。
2、防治对象田:全县所有小麦田。
3、防治适期: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第一次药,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确保第一次防治全覆盖,第一次用药后5—7天开展二次防治。
4.防治药剂:防治赤霉病重点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低毒复配制剂,同时统筹做好白粉病、锈病的防治工作;防治蚜虫、灰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等药剂。在施药时,可根据田间长势,合理选择叶面肥混合喷雾防治。药剂用量详见农药标签和说明书。
三、注意事项
1、用足药量和水量,均匀喷雾。植保无人飞行器防治应加大水量喷雾。
2、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3、防治后及时回收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金湖县植保站
2024年4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