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351223/2025-00044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公开日期 | 2025-04-28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 | 体裁分类 | ||
组配分类 | 关键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第 六 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检疫性病害,防控难度大,扩散流行风险高。各镇街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防控工作,切实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和流行,确保我县水稻生产安全。
一、病害特点
细条病病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自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水、昆虫和人为农事活动等多途径传播蔓延,也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他田块,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籼稻比粳稻易感病,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发病蔓延;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
二、防控措施
1、加强检疫。加大植物检疫相关法规、规章宣传力度,引导农户购买正规渠道的种子,加强对调入、调出的杂交稻种检验检疫,及时开展种子市场抽检复检,发现疫情及时处置。
2、推行籼改粳。在发生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块,可以改种粳稻或其他作物,减少后期防治压力,避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年连年发生和扩散蔓延。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预防细菌性条斑病最有效的措施。播种前用噻唑锌浸种或拌种。
4、加强预防早治。防控水稻细条病重在预防,去年发病区域要把握在杂交稻移栽前、分蘖期和破口前各施药一次,尤其是要带药移栽和破口期施药预防。田间一发现病株,就要立即开展防治,并间隔3-4天连防2-3次。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等,要先喷无病区,再喷发病区。要合理轮用和混用药剂。要积极推行无人机统防统治,可减少人工喷药造成病害的人为传播。
5、注重田间管理。要加强栽培措施,培育无病壮秧,要做好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补施微量元素,防止过量施用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灌溉,避免病田水流向非病田,阻止病菌扩散。
三、注意事项
防治后及时回收农药包装袋等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金湖县植保站
2025年4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