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美丽金湖 文学
十年蝶变 见证“城”长 发布日期:2023-04-03 16:47 来源:金湖县作家协会 来源:互联网信息中心 作者:胡媛 字体:[ ]

有人说,十年很长,因为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曹雪芹的十年“辛苦不寻常”。也有人说,十年很短,因为年华似水,韶光易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十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十载春秋,让稚童变成少年,让树木华盖参天,也让金湖这座掩映在水光天影里的小城,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从“脱贫”到“振兴”,从“答卷”到“画卷”的精彩蝶变。

金湖,得名于水,又兴起于水。城在水中,默默发展;水在城里,涌动不歇。年年岁岁浸染在水中,浸润了金湖的灵秀与才气,也滋养出金湖“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品性。新一届的金湖领导,年富力强,奋进有为。他们知礼仪、不盲从、有追求,如同金湖的水一般,奋楫逐浪,奔涌向前。他们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高位谋划,精准落子,将“抓经济、促发展”融入了金湖的生长基因,带领金湖从“小桥流水”走向“大城时代”。他们胼手砥足,“撸起袖子加油干”,同年轻的金湖一同成长,让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在百舸争流中久立潮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县”“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等金字招牌,集合成一张高质量的发展答卷,也汇聚出创新发展的强大向“新”力。

所有的只争朝夕,都是为了这里的日新月异。如今的金湖,广厦林立、路网密织、全域皆景。由点看,犹如清新小令,犹如隽永诗篇;成面看,整个城市就是一章文眼不断、起承有致的散文诗。面积和人口都相对有限的金湖,很难重复苏北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便转而寻求一条“精致”的发展路线。无论是步道、游园、广场,还是校园、小区、书房,乃至城区随处可见的公共卫生间,都融合了荷文化、尧文化、水文化的巧思和匠心,被穿针引线般地嵌入城市肌理深处。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让整个湖城仿佛隐匿在一个大公园里,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的风景常不期而遇。“引水润城”工程将蜿蜒的水系织就成一条碧绿丝带,把绿道公园、三河湾、金泽园等各处游园串珠成链,让诗意在这里如鱼得水。水畔的圆通桥、鹿仙桥皆依云傍水,和合而生,犹如一个楔子切入城市,优美的弧度像是给“绿丝带”打上一个个精致的结。依托湖城自身的生命张力,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城建项目亦如雨后春笋般遁地而生,用建筑记录下城市发展的变迁。当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水中,城市与自然,繁华与宁静,便在湖城烟火相融,亲密愉悦地交织在一起。

有人说,中国人最大的“乡愁”,是诗意的生活。金湖的城市与乡村,如一支并蒂莲,两处芬芳。人们关于诗和远方的美好想象与乡村振兴的战略,可以说在金湖达成了同频互补。塔集东畔的高邮湖,勾勒出金湖的地标性景点“荷花荡”。盛夏时节,万亩荷花粉靥绿颊,摇曳身姿,仿佛误入凡尘的仙子。水漾年华里的百草也从不会孤芳自赏,自引得游人“拈花惹草”,流连忘返。银涂的水上森林,一碧万顷,鸥水相依,是一片清凉的秘境。丰盈水汽滋润出的勃勃生机,让每片绿荫都能投射下恰到好处的斑驳。光影带着林间的香气和满身的露水,顺着漂流的竹筏,寻觅一场神秘的“绿野仙踪”。前锋的“渔乐湾”,荷苇无边,水天一色。99座小岛用密集的水网交织出一幅诗意栖居的水墨田园。流传至今的白马湖水上婚礼、莲湘舞、花船舞,依然可窥渔村自古而来的活泼与热闹。寿佛寺的宝塔,支棱起尧乡古早的精气神,将华夏文明的陶罐麦穗,幻化为尧想国里的上古图腾。“耕鱼米乡,织富丽图,彩笔描春千叠锦;沐轩尧泽,奔康庄道,金湖逐梦一帆霞。”古城墙上的鲜红对联,是历史与现代的千年之约。当自然的水变作人文的水,于是,水乡的秀丽,古城的厚重,金湖一城兼而得之。

十年耕耘展壮志,浓墨重彩绘新景。所有闪光的印记,背后都是十年间每一刻的积淀。下一个十年将会怎样?让我们把期望装进“时光瓶”,留待十年后开启。我相信,总有一天,金湖会把时光酿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