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美丽金湖 文学
儿时读书忆 发布日期:2023-04-26 15:45 来源:金湖县作家协会 来源:互联网信息中心 作者:徐善忠 字体:[ ]

岁月,从黑发中流过;回忆,装满泛黄的日记。

1970年暑末,我到了该读书识字的年龄。记得开学那天,我死活不肯去学校,母亲用树条撵打着我,后来大我一岁的邻居姐姐带着哭哭啼啼的我,踏着一条条泥泞的羊肠小道,越过一道道起伏的沟渠河坎,记不清走了多远,当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校门口(卞塘乡新阳小学)已满头是汗,就这样仓促间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寒来暑往,夏始春余,年月周而复始,儿时读书的九年光阴稍纵即逝,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记忆犹新,感慨颇多。

那条三、四里的上学之路,被我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其间发生了许多难以忘却的往事,那段经历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品尝到艰辛生活带给我的苦涩与彷徨,也让我挖掘了回忆少年时的快乐与感悟。

上学第一天的遭遇我仍清晰地记得,那天我亦步亦趋地跟着邻居姐姐,眼看着就要到学校了,这时,一条三十多米宽的河面突然横亘在我们眼前,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是当时卞塘和金沟两个乡区划调整时新开的界河,也叫北新沟。平时,河两岸的人们就靠一座临时搭建的简易木桥往返,木桥小又窄,只见那两根长长的木棍间用木棒搭些横梁,两头再用四根木桩固定,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稍不留神就会滚落下河。见状,我只好趴下,像红军战士过大渡河铁索桥那样匍匐前进,当我一步步爬到对岸的时候,那颗惶恐的心才终于落地。

后来,过桥次数多了,哪怕多次掉下河,我也不怕。

过桥犹如过关。

九岁那年,我在圩堤上耙田,不留神一个踉跄,脚被耙齿划得鲜血直流,一位好心的大爷用烟丝往我洗净的伤口上撒,好久才忍住了痛,回家后母亲看到,泪水越抹越多……那个年代所经苦难,如今的孩子已无法想象。而苦难恰恰是人生的老师,不断磨砺我们的意志,激我们不断奋斗。

人的一生起起落落,既不能忘乎所以,也不能自暴自弃,应顺境恬静、困境图强、逆境奋发!往后的岁月中,每当遇到挫败和困难,我都会想起入学第一天的过桥,“这点苦算什么,比起过草地幸福多了”“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坚持坚持,胜利就在眼前”!这段宝贵的经历胜过无数说教,便已是最好的人生教育。

在我参加工作不久后的一个夜晚,狂风怒号,雷电交加,震天动地,不一会儿便落雨如柱,汛期来得太为猛烈,当时通讯条件非常简陋,领导安排我和其他几个年轻人到各村传达上级防汛指令,我们深知防汛形势的严峻性,二话没说立即行动,与雨为伴,奔波不眠,面对极端恶劣天气,我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

斗转星移,回首往事。

求学的九年间,由于区划调整和就近入学的要求,我先后在九所学校读过书,尽管我的学习环境不断变化,但幸运的是每个学校都设有学生实践基地,或种菜、或种粮,平时播种、施肥、除草、收割都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在投身劳动中,我们识五谷、勤五体;在身体力行中,我们认识自然,敬畏自然。

风正劲,浪正涌,劳动与我们正相拥。

我们打扫干净教室的每一处角落,摆放整齐每一张桌椅;宿舍里,我们认真搓洗每一日换下的衣物,有序叠放每一件洗漱用品;在家中,我们学习烧饭做菜,主动刷锅洗碗,喂猪打狗、赶鸭放牛、割草挑菜样样不落;寒暑假,我们抓虾捕鱼改善家庭伙食。常常累得倒头大睡,却真正感觉到了劳动给我带来的幸福,只要勤于付出,就会有收获!

热爱劳动,心有定律,是我们那代人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汗水挥洒中,体会劳动对人生的馈赠,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深意。一遍遍看千帆过尽,一场场看风雨浮沉,一年年等待春暖花开,但是,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劳动的光芒始终熠熠生辉。

回顾这笔宝贵财富,我更加懂得什么叫奋斗、什么叫真诚、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感恩!这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终生受益,自那时起,我深知农村的贫困和农民的艰辛,以至于工作后能深切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农村、惦念农民和基层百姓。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经常是东家借西家,西家借东家,勉强捯饬着生计。穷则思变,我幼小的心灵不知不觉中已打下深深烙印,如何才能挣点学杂费补贴家用呢?于是,捡废塑料、碎玻璃、废铜烂铁和黄豆稻麦便成了我最初的“勤工俭学”。初中时我常帮赤脚医生挨家挨户送中药茶饮,久而久之也跟着认识了多种中草药。每次我到县城医药公司出售地鳖虫、杏仁、益母草、丝瓜络、车前草、野菊花、蓖麻等中药材,收购员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羡慕啊!读高中后,受《卖炭翁》的启发,我在家刨树根,再卖给厂家闷炭,一个树根卖一块钱,能解决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勤工俭学淬炼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自立能力、理财能力和勤俭持家的品质,成家后的我自然而然便养成了家庭收支逐笔记账的习惯。

新时代十多年来,我的家乡同全国一样,昔日穷乡僻壤,而今五谷满仓,变化翻天覆地。在羡慕如今孩子的学习条件的同时,我更多了几分担忧。今天的国人是幸福的,是安康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而来的,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兴国之道,桑田碧海须臾改,吃苦、节约永不过时。

前些天,偶然机会路过曾经的母校,我伫立良久,往事悠悠,萦绕心头,夜不能寐,油然提笔作文以记之。

灯火三两心不倦,在繁华与喧嚣间,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自己在没有高级柏油马路的羊肠小道上扬起满路尘土,却依然奔跑的飞快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