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前锋镇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统筹推进全镇文明实践工作,紧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该镇志愿服务队伍发展不断壮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0余名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长达13万小时,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强化思想建设,筑牢文明实践主阵地。该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合资源、创新实践,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将实践所移至新的为民服务中心大楼内,高标准建设淮安书房、妇女儿童之家、科普室、理论宣讲室、健身活动室等五大平台活动阵地,一方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改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服务大厅实现引流,提高实践所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实践所获评市级样板所。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各志愿者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按制度办事,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更便捷地服务群众,今年该镇新打造实践点17个,7个实践站被评为市样板站。
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计划、实践清单,结合全镇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文化文艺活动,通过向群众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挖掘白马湖渔文化资源,传承发扬白马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白马湖村传统渔民婚俗;结合“五四”“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青年干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升青年干部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激发青年干部的工作干劲;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干群开展专题阅读活动,宣传党的新思想和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组织开展民法典进乡村、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日、安全生产咨询日等宣传科普活动,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共建文明和谐家园。
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志愿服务新亮点。该镇不断扩充志愿服务队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伍共92个,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指导,各服务队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爱心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开展助老助残、科技助农、文明宣传、环境整治、政策宣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需求,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持续培育践行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新风。截至目前,文明实践活动458场次,参与志愿者1500余人次,服务群众14000余人次。
构建网络阵地,扩大文明实践影响力。开办“奋进前锋”微信公众号,设置文明“锋”尚专栏,常态化推送身边好人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实践活动预告、移风易俗倡议、优秀文艺作品展示等。打造《“锋”彩故事》文化品牌项目,深挖前锋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红色故事、地方特色、民间工艺美食等方面的特色文化,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发生在前锋的新时代“好故事”传播更远,影响更深。
树立特色品牌,精准暖心服务惠民生。精心着力打造“法治助民”“爱筑成长 荷你童行”关爱困境志愿服务、“乐享银龄 夕阳无忧”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同时突出志愿服务队在培育文明乡风、推动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利用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教育科普、精准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的文明意识、文明习惯、文明行为,提升地区文明水平。探索运用推行“红黄蓝绿”四色积分卡。将移风易俗、全民阅读、参与文明创建等行为与参与志愿服务一起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获取的途径,全镇推广使用,通过群众参与文明创建行为进行量化积分,所得积分累计额兑换相应分值的礼品,让文明实践小积分激发乡村大文明。
接下来,该镇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聚焦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体育五大板块,结合“温暖秋冬”“我们的节日”等关键节点,着力完善文明实践所、站、点的阵地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