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治乱缓堵、压降事故”为中心,紧紧围绕当前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实际,谋实招、下硬功、出重拳整治城区交通乱象,不断优化城市出行环境。
坚持“分析+研判”,强化组织部署
一是打造“智慧交通”。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以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平台为基础框架,构建了集指挥调度、“绿波”平台、“海燕”平台、视频巡查、人脸识别、信号配时六位一体、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交通科技蓝图,建成信号机58个,执法设备241个,其中闯红灯设备74个,卡口设备108个,固定测速设备14个,闭路电视45个,高清卡口100个。进一步提升了交通信息决策水平、警种合成作战能力,强化了县域整体局势把控、突发事件指挥力度,完备了“地空”联合治理体系。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和管控重点,健全完善工作任务分解制度,明确目标、任务、职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民、辅警,切实形成“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有干劲”的管控局面。
三是细化工作部署。大队结合春季道路交通特点,加强研判分析、制定了详实应急处置预案,将路面隐患排查、秩序管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交通分流疏导等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中队,切实保证各项处置措施组织有力、领导有力、落实有力,从强化值班备勤、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大路面巡查管控、加强自身安全防护等各个环节作出详实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对严重影响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针对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细化整治方案,科学、合理调整勤务,落实工作措施。
坚持“严查+重处”,强化路面管控
一是重点路段管控。以强管理、抓整治、重效果为工作标准,深入分析辖区道路易出现堵点、乱点的规律、特点,实行弹性巡逻工作制,科学合理安排警务,分批次在城区路段巡逻,增大巡逻密度,提高见警率。充分依托电子警察对重点路口、重点街道进行网上巡查,提高非现场执法力度,进一步降低交通违法率,增强事故防控能力。
二是重点时段管控。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白天管理与夜间检查相结合的执勤方式,强化路面管控,先后开展了乱停乱放、酒驾醉驾治理、货车超载超限、接送学生车辆超员以及非标电动三、四轮车专项整治,切实形成严管、严治的高压态势,努力消除城区交通“堵点”和“乱象”。
三是落实精准打击。创新利用“网上+网下”、“打击+防范”的科学治违新模式,充分利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过视频、图片智能识别、车辆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研判有严重交通违法车辆,并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路面执勤民警,确保第一时间派遣警力前去拦截,实现“上路即预警,预警即拦截,违法即查处”,切实提高查缉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让各类违法分子无处遁形。
坚持“排查+治理”,强化风险化解
一是摸排“僵尸车辆”。大队重点针对群众举报的占用公共场所、专用停车位长时间停放的"僵尸车"开展摸底排查,定期通过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查询车辆信息,并积极与车主取得联系,要求其拖移车辆,不要占用公共资源,影响交通秩序,从中更有效地避免"僵尸车"占道停放造成的交通拥堵。
二是加强盲区管控。坚持以解决堵点为重点,以确保畅通为目的,对城区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楚进行了规划,重新施划人行横道线、导向行驶等标线,整改道路中间隔离设施影响交通视线,对需增设交通指示、标牌等及时函知职能部门,定期落实整改,切实不断完善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使城区道路交通组织科学合理,道路畅通。
三是排查道路安全隐患。大队抽调警力会同城管、市政部门,对违法停车现象突出的城区道路进行勘查,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建议,在城区范围内主次干道两侧新增设1000个公共停车泊位。通过合理增设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城区机动车辆的停放。同时,组织警力对辖区标志标线是否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进行全面排查,将排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汇总,提出工作建议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坚持“宣传+警示”,强化舆论造势
一是开展“七进”宣传教育。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通过召开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上好安全宣传教育课、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的不良影响,广而告之市民要遵守交规,文明规范停车
二是开展面对面宣传警示。依托路面执勤执法岗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宣讲交通违法的危害性,通过广泛发放宣传资料,进一步提升其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将发生在本地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制作成警示宣传展板,在城区公园、超市、酒店门口展放,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出行注意安全意识。
三是通过媒体平台宣传。大队借力“声、屏、报、网”等传统传播媒介,发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无区域限制的优势,每周公开曝光各类我县境内的交通违法案例,通过舆论造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