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对干部能力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经济大省,近年来,江苏各地各部门综合运用各项鼓励激励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广大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勇挑重担、善作善成,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申请上市时,所有子公司都要开信息证明,还要跑20多个窗口,前前后后要1—2个月,费时费力。”在去年一次上级部门调研中,江苏广源包装有限公司企业运营部经理邵姣表达了诉求:“能否把步骤合并简化,让我们跑一次就能办成?”
这一建议,很快有了回音——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出企业上市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20多个部门拧成一股绳,业务骨干们一遍遍协调对接,进度卡在哪,人就盯在哪,最终打通多平台数据,将多个部门多项核查事项变为“一件事”。目前,该举措已为1661家省内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办理核查报告,办理时间缩减至最多5天。
从等事项上门向政策直达、免申即享转变,从单一的政务服务向金融、人才、用工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转变……江苏各地各部门引导广大干部转变理念、下沉一线,想在前头、干在前头,以各类政务服务方式的创新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坚持让专业的人把专业的事情做到点子上,江苏各地选派专业力量,创新推出“科长讲政策”等活动,让干部在服务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提升政策解读、沟通协调与服务水平,实现能力提升与企业需求协同共进。
走在太仓高新区,德式元素随处可见。这里集聚超过550家德资企业,为了让外资引得进、留得住,太仓高新区组建了“十驾马车”招商队伍,集结一批懂项目、懂技术、懂企业的干部,深化“项目突破日”机制,每月定期对接企业需求。
党员干部的专业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引力场”持续增强。今年,太仓高新区新增4家苏州市级外资研发中心,总数达19家,珀金埃尔默全球采购中心、佳格集团智能制造及供应链中心等项目落地,高端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着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江苏各地各部门注重加强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徐州市运用一线考察、平时考核季度测评、综合考核指标调研“三合一”工作机制,多角度识别了解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今年以来,29名长期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强化率先探路的主动性,不断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提升组织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江苏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