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国“饭碗” 绘就如画“丰”景 来源:黎城街道 来源:互联网信息中心 作者:刘欣雨 发布日期:2023-11-01 09:26 字体:[ ]

农民秋收忙,农机“上岗”勤,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收已过八成半,今年的丰收已成定局。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一片片金黄的田地里,忙碌的农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如何端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下全国各地推动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税收优惠、种粮补贴等越来越多的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及时将国家有关惠农强农的政策红利推送给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三农”享红利、保秋收。农资供应有保障,秋收才能有序推进。今年来,着眼“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我国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装满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秋收实现好收成,离不开科技这辆“快车”。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曾强调:“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可以看到一排排收割机穿梭不停,将一串串成熟的稻穗快速地卷入“腹中”;种地大户、农业企业的大棚里,都安装上了智能感应设备,通过LED监控显示屏,就可以实时了解田地庄家成熟、土壤、水分等情况;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先进的天气监测仪器,指导农民根据天气变化,分区、分类、分品种适时抢收……近年来,“科技兴农”一直在中国广袤的田地上生动实践,我国一方面持续加强新时代“新农人”队伍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知识素养,建强新时代农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引创结合,加大特色农业技术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关科技项目攻关,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5G物联网技术、水肥灌溉系统、自动卷膜系统、自动降温系统、无人机自动收割装置等一系列现代化农业科技让广大农民真正体验到科技带来的飞跃,科技“加持”让各地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实现美好“丰”景。

随着秋收进入尾声,今年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生产将有望实现“二十连丰”,但连年丰收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守牢耕地红线,是确保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关键。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各级政府应积极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播撒丰收的种子,收获致富的希望,将人民的“饭碗”端稳、端牢。同时,更要把牢“质量红线”,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重点打造现代种业示范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原有地块、沟渠、道路之间的界限,化散为整、成方连片,变“小田”为“大田”,实施黑土地保护保障土地肥力,明确“农田就是良田”的理念,让更多“望天田”变成“丰收田”。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在四海丰收、颗粒归仓的同时,我国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共同迎来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图景。(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