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数据开放 数据分析
2022年全县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3-02-22 15:19 来源:统计局 字体:[ ]

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围绕重特大项目攻坚,坚定走好“工业产值超千亿、绿色低碳高质量”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交出高分答卷。

一、GDP增长全市第一,工业贡献度不断扩大

2022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大关,完成411.51亿元,不变价增速4.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市排名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1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市排名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18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市排名第二。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9:42.4:44.7,二三产业占GDP比重87.1%,与上年基本持平。二产占比提升了1.7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53.97亿元,占GDP比重为37.4%,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一)从季度走势看,经济企稳回升明显

分季度看,一季度,延续上年恢复态势,实现“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二季度,受上海疫情影响,主要指标短期波动较大,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三季度,经济快速有序恢复,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0%;四季度,全县经济顶住疫情反复压力,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全市排名领先。

图片1.png

(二)从三次产业看,一产提速发展,三产放缓增长

 1.一产增幅明显高于往年。2022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6%,2019至2021连续三年第一产业增速分别为5.0%、1.6%、1.6%,相比之下,今年一产提速较快,虽然总量不大但对全县GDP增长发挥了拉动作用。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1.54亿元、增加值55.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和6.2%。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3.64万亩,比上年增加0.13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57.33万吨,较上年增长0.3%。蔬菜总产256313吨,增长4.9%。畜牧业增长势头迅猛,近年招引的畜牧业项目产能释放。全年生猪出栏16.92万头、同比增长18.4%;家禽出栏291.45万只、增长0.5%,猪牛羊禽肉产量1.85万吨、增长10.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912万吨,增长2.6%。 

2、二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工业方面,12月底全县规上工业在库企业341家,企业数量县区中最多,完成工业总产值462.73亿元,增长14.4%。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2.4%,远超市下达的40%任务数。全部工业增加值153.97亿元,可比价增长6.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2%,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部工业用电量12.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86.24亿元,同比增长16.1%。建筑业方面,在库42家总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23.49亿元,同比增长7.2%。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7亿元,可比价增长5.7%,建筑行业搭上项目投资增长快车,彻底逆转上年的负增长局面。

3、三产发展受挫增长放缓。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的黄金期已过,商品房销售面积56.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2.7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九大行业工资除文体娱乐业工资下降外,其他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业工资增幅排名靠前,分别为15.1%(排名第1)、5.6%(排名第1)、14.4%(排名第2)。1-11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8.67亿元,增长22.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97亿元,增幅45.2%。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9.7%,全市排名第三。

(三)从“三驾马车”看,投资拉动仍是主力军

1、有效投资驱动有力。2022年,通过市认定签约项目146个、开工项目73个、竣工项目51个,其中,1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比2021年翻了近一番,南高齿项目成为全市重特大项目招引建设工作成果的典型。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7.42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投资142.96亿元,增长28%。高技术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7.2%,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8.8%。全县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25.2%。

2、消费市场好于预期。国内贸易经受了12月疫情的考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42亿元,比上年持平略减,降幅1%。全社会贸易额326.44亿元,同比增长6.7%,排名全市第三。分行业看,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7.65亿元,增长9.5%,排名第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6.92亿元,增长4.8%,排名第三;住宿业实现营业额4.37亿元,增长2.9%,排名第三;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7.49亿元,增长1.2%,排名第七。

3、外贸出口增长受阻。外贸进出口总额5.98亿美元,下降4.3%,其中出口5.78亿美元,下降6.3%,12月当月出口3912万美元,下降38.7%,外贸进口1959万美元,增长171.9%。注册到账外资总额11992.6万美元,同比下降13.5%。

(四)从要素保障看,发展获得感不断提升

1、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39元,增长5.8%,名义增速快于GDP增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01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9元,比上年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比1.81:1,与2021年持平。

2、财政金融运行稳健。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4.88亿元,增长5.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8亿元,增长7.8%。税收占比8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29.84亿元,同比增长22.3%,比年初新增78.39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15.77亿元,同比增长25.5%,比年初新增84.42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14.5%,全市第一。

3、新增规模企业数再创新高。在各招引项目陆续投产达效下,我县2022年新增规模企业114家,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工业53家、贸易32家、服务业18家、建筑业5家、房地产6家,成为2023年全县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存在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经济发展对骨干企业依存度大。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12家,其中超10亿企业仅有4家,在县区中排倒数,产值在5000万以下企业155家,占到规模企业总数45.5%。从营业收入情况看, 244家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6.76亿元,即规模工业企业中三分之二数量的企业仅完成营业收入总量的22%。在疫情严重期,骨干企业受冲击后产值波动较大,带来全县经济数据不稳定。如4月工业当月产值从上月27.7%跳水到4%,5月恢复到16.7%的增幅后,6月工业产值当月下降6.7%。数据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工业增加值的核算。批发业和餐饮业也存在类似情况,76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中,只有17家销售过亿,22家餐饮企业中,6家营业收入超千万元。

2、水电气企业和规下样本对GDP贡献较弱。我县14户水电气企业产值当月增速-9.5%,累计增速10.5%。13户规下样本工业企业产值累计增速1.7%(全市排名第六),低于全县工业产值平均增速。由于光伏发电企业整体行业形势下滑和风力发电总量相对固定,增量有限等原因,除塔集的亚洲新增能源、前锋的吉新电力高速增长外,其余电力企业都是负增长较多,最高降幅达-67.1%。13户规下样本企业,由于样本归属的单位缺乏重视和管理,以及统计规则等原因(5年内不允许替换),导致数据质量不高。

3、部分行业增加值率偏低,五经普数据衔接面临考验。常规年度的GDP采用的是推算法,根据市局估算,如果用企业上报的增加值收入法构成项计算,我县GDP季度核算与专业年报增加值总的缺口大约35亿元,其中,工业20亿元、房地产5亿元、科学研究5亿元、信息传输5亿元。2023年五经普将通过逐户企业收入法核算核定全县GDP总量、结构以及行业增加值等。如果数据支撑力不足,将面临总量核减。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随着疫情管控政策调整,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一些与接触性、聚集性的消费紧密关联的服务业将引来恢复性增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前列的目标,针对经济发展短板,有如下建议:

1、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向好走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用好《金湖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奖补办法》《金湖县工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文件,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步伐,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数量。关注企业质态,加强对企业投入产出支配匹配度研究,将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全年,为GDP核算提供有效支撑。

2、聚力推动消费市场繁荣。用好全域旅游示范县的金字招牌,举办旅游项目推介活动,吸引外来人口消费,组织好各类促消费活动,大力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数字消费、互联网消费、夜经济等新型消费。

3、聚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加强招商政策宣传,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提升竣工项目转化率。推进南高齿二期、理士智能产业园、天津中众、时代健康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完善要素保障机制,统筹调度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强化用工和融资服务保障,不断降低水电气等要素成本。

2022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