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尚培育
【强国复兴有我·网上展示】赵士海:扎根沃土的“农机头雁” 发布日期:2025-10-09 09:49 来源:金湖融媒体 来源:金湖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 字号:[ ]

秋意渐浓,稻谷飘香。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的田野里,一位满脚都是泥点的中年人正蹲在田埂边,仔细查看水稻穗粒。他是赵士海,金湖士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一名行走在田埂上的“农机头雁”。

 

图片5.png

“水稻接近收获,现在是高产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得加强田间观测,做好技术指导。”1979年出生的赵士海语气平和,眼神专注。从小对土地和农机怀有深厚感情的他,2008年毅然返乡,在塔集镇承包了600多亩农田,开始了水稻育秧种植之路。

创业维艰。最初几年,他既当维修工,又做种植户,天不亮出门、深夜归家是常态。但赵士海始终笃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从一个人、一台农机起步,他扎根乡土,逐步构建起集育秧、插秧、收割、烘干于一体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

 

图片6.png

2016年,他在金南镇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合作社流转面积从600多亩扩大到2500亩,年售粮食超2.3万吨,综合性收入达8800多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合作社已建成全程机械化与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拥有各类农机装备100多台套,年育插秧面积达3万多亩。“我们不仅服务本县种植大户,还辐射天长、扬州、南京等地,年综合农事服务收入近700万元。”赵士海语气中带着自豪。

在他的推动下,合作社先后获评江苏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特色优势种苗中心、“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形成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模式。赵士海也入选南京农业大学2023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更令他欣慰的是,合作社带动200多名当地农民就业,农忙季节人均增收数万元。

十多年坚守,初心不改。赵士海如一只奋飞的“头雁”,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稳步向前。他说:“未来我将持续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冯洋洋 李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