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金湖县组织编制《金湖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5-2035年)》,在总结分析现状、优势和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金湖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把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作为根本策略,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关键手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切实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塑造都市圈荷美田园,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高水平展现美丽江苏的“金湖图景”。
三、规划原则
绿色低碳,源头治理。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守正创新,激发活力。
四、 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
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县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生产、生态、生活空间进一步优化,初步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体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得到一定增强。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内外兼修的“水韵湖城”风貌逐步展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美丽金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远期目标
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有效提高,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全面实现。逐步形成“两山”转化特色路径,产业绿色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生态经济活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重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不断强化,“美丽金湖”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不断完善,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金湖样本”。
五、 重点任务
(一)目标责任体系建设
优化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办制度,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体系。
(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水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三)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实施运输结构调整,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培育清洁生产产业,实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开展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倡导生活方式及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公众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积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六、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生态功能持续加强,生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二)经济效益
推动发展方式由重增长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向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科学保护转变。
(三)社会效益
引导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
七、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调;完善经济政策;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监督管理;实施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