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担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携手共创水韵荷都美好未来 发布日期:2019-10-14 08:35 来源:融媒体中心 来源:金湖县人民政府 作者: 字体:[ ]

——在金湖建县60周年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金湖县委书记  张志勇

(2019年10月13日)

各位老领导、各位乡贤,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60年前的今天,金湖县成立了,从此水乡金湖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走上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6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金湖建县60周年,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共同感悟发展印证的宝贵经验,携手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全面吹响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前进号角,高举旗帜在发展新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首先,我谨代表中共金湖县委、金湖县人民政府,向应邀出席的原县四套班子老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企业家代表、群众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海内外所有关心和支持金湖改革发展稳定的父老乡亲、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5da311a03852c.jpg

金湖地域历史悠久,境内的官塘磨脐墩、戴楼獾墩等一系列文化遗址,力证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无数的先贤先辈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建设了幸福美好的家园,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文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伴随着新中国铿锵前行的脚步,金湖地区迈入了开发建设的新征程。1959年10月13日,中央电复江苏省委,同意设立金湖县,金湖大地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六十载栉风沐雨、步履铿锵;一甲子春华秋实、昂扬奋进。这60年,在历史的长河只是短暂一瞬,但对金湖而言,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翻江倒海卷巨澜、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根治水患、摆脱贫困、发展生产、冲破禁锢,在金湖大地上交出了一张跨越赶超的奋进考卷,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发展画卷,写就了一份幸福安康的民生答卷。回首往昔,日夜流淌的淮河水,映照着金湖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冲天豪情;回望来路,卷舒开合的芙蕖花,见证着这座城市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

建县60年,是开拓进取、跨越赶超的60年。金湖的综合实力持续跃升,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经济繁荣的历史跨越。金湖地处淮水走廊,历史上水患频发,加上受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河之阻,交通严重闭塞,经济基础薄弱。195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仅5000万元、财政总收入仅32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1159万元,处于极度贫困状态。6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恪守发展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经济总量实现持续攀升。2018年,全县GDP相比于建县初增长了592倍,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在63个全省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县区中位列22位,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已基本跨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门槛;财政总收入相比于建县初增长了114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于建县初增长了900倍。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看准方向,咬紧牙关,抵住眩惑,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展层次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个百强县”,苏北唯一;2018年高水平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0.7%、全市最高;2018年度省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评价位列第25位,是全市唯一综合排名进入前30名的县(区)。

建县60年,是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60年。金湖的产业体系加快健全,实现了从农业为主到齐头并进的重大转变。建县之初,金湖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地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60年才成立了酒厂、农具厂、造纸厂、机械厂等4家全民所有制县属企业,服务业发展更是处于停滞状态。6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注重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趋势性判断,抓住用好各类机遇,扎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顺利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农业方面,从建县之初整治利农河、建成淮河入江水道,全面兴修农田水利,实现自给自足、维持温饱;到实行包产到户,实现户产万斤粮、人均一吨粮,入选1983年全省“改革开放五大成就”,依托水面资源,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禽蛋之乡”“国家商品鱼生产基地”享誉全省、闻名全国;再到如今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44.3%,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稳居全省第二方阵前列,金湖农业走过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低产到高效、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跨越,全县农业总产值从1959年的7053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69.6亿元。工业方面,从建县之初多为服务农业生产的手工作坊,到70年代全民动员、因陋就简大办工业,80年代顺势推动闵桥镇仪器仪表、金南镇电线电缆、银集镇渔机渔网、陈桥镇日用化工等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新世纪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打造县经济开发区、开发新区等平台载体,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再到如今,围绕重特大项目持续开展攻坚突破,推动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落地,金湖工业走过了从小到大、从门类单一到产业集群、从行业低端到创新前沿的转型跨越,全县工业总产值从1959年的55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79.6亿元,在苏北唯一创成石油机械、仪器仪表两大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驰名商标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企业职工总数达7万人。服务业方面,在几代治淮人、造林人、植荷人的不懈努力下,肆虐洪水变成了浩渺水色,废弃柴滩变成了水杉湿地,湖边浅滩变成了万亩荷荡,为金湖提供了宝贵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全域旅游“3333”工程,2017年以来先后创成2个国家4A级景区,成功打造了水上森林景区、金湖绿道、十里果林、尧想国·文化旅游区等一批爆红的“网红景点”,旅游业实现了从萤烛之光到燎原星火,从亦步亦趋到敢为人先,从一花独放到花开满园的华丽蜕变。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29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8亿元,仅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3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9亿元,历代人悉心守护的“绿水青杉”在我们手中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建县60年,是交通先行、破解瓶颈的60年。金湖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了从封锁闭塞到便捷通畅的全面突破。建县之初,境内无一处比较像样的出口通道,无一条可通汽车的砂石公路,陆上运输以担挑驴驮为主。淮河入江水道建成后,把金湖东西分割,每到汛期,淮河15.8万平方公里的地面径流穿城而过,漫水公路、摆渡过河成为一代又一代金湖人的共同记忆。60年来,面对交通的"先天不足"和发展困境,历届县委县政府以冲的精神、破的意识、超的定位,突破地理劣势、思维定式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在坑洼泥泞的沼泽中艰难起步,一座座雄伟的大桥在河网纵横的废墟上拔地而起。1961年建成全长18.5公里的黎铜公路,打通通往县境外的首条干线公路,公路建设从此一日千里,先后建成盐金公路、淮金公路、金宝南线、金马高速等一批重点工程,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495公里。2001年,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县之力建成横跨淮河入江水道的金湖大桥,从此“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彻底改变了汛期交通靠渡运的历史。“十二五”以来,围绕全省撤渡建桥规划要求,县委县政府按下了桥梁建设的“快进键”,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先后建成淮金公路大桥、中义渡大桥、乌龙渡大桥、三河渡大桥,56公里的淮河入江水道拥有4座特大桥,淮河流域绝无仅有,制约金湖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初步破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省市重大交通战略叠加交汇机遇,围绕“水陆空铁”立体交通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金宝航道“六改三”工程,即将启动石港船闸扩容改建,打造“水上高速公路”,从金湖出发即可通江达海;加快420省道、247省道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00多公里,县到镇道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100%,内畅外捷、四通八达的道路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级通用机场即将建成,航空新城项目正式落户,通航产业新增长极正在形成,金湖人也将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连淮扬镇铁路年底通车,宁淮高铁正式开工,为金湖发展插上了高铁的“双翼”,“高速高铁、空中水上、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立体交通网正在金湖大地呼之欲出。

建县60年,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60年。金湖的城市画卷渐次铺陈,实现了从窄街陋巷到园林湖城的精彩蝶变。建县伊始,金湖县城在一条“砖铺窄道、污水横流”的黎城老街上奠基。改革开放以前,仅有建设路、人民路等3条水泥砂石路,9条大小弄巷,没有高楼大厦,道路、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县城各行业从业人口还不到1万人。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大批以提高承载力为核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工,中心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镇村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幅度提升,“雨天污水横溢,平时杂物乱堆,白天废纸飘飞,夜晚漆黑一片”的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2018年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7万,城镇化率达53.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近年来,围绕“彰显水乡园林湖城和特色田园乡村韵味”目标,坚持紧凑型、内涵式发展,按照“纳湖入城、清水绕城、引水润城、景桥秀城、荷香溢城、文化兴城”建设新思路,拓展“宜居老城区、生态城东区、亲水滨河区、现代城南区、创新开发区”五区联动、分片建设新路径,全面完成县城区、县经济开发区道路综合改造,成功打通新港路,改扩建利农路、东阳路,有效畅通路网循环;加快城东片区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完成金莲纸业氧化稳定塘生态修复,城东居民记忆中的“黑液塘”变成了休闲大公园;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县委党校、科创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接连拔地而起,城市形象品位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引水润城”工程,整治提升城区河道,建成绿道起点公园、滨湖湿地公园、城东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绿肺”,“半城绿色半城水”的城市风貌逐步显现;完成滨河风光带、城市主干道及重点建筑夜景亮化美化提升工程,七彩灯光点缀出建设路、人民路上株株梧桐,美轮美奂城市夜色融入了历史的沧桑厚重;依托塔集黄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打造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示范标杆,一个个干净整洁、水绿相映的村庄装点起田野大地……金湖这个昔日的苏北小县城已经成长为精致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正向世界展现出生态优美、活力迸发、宜居宜业的独特魅力。

建县60年,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60年。金湖的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缺衣少食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建县之初,生产不振、经济凋敝,群众生活困苦不堪,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仅有63.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6.3元。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民生质量的根本任务出发,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98年,金湖在苏北地区第一个建成电话县,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成2003版小康县。近年来,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工程落地落实,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持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7.1%,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着力加大医疗、教育投入,异地新建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县中医院,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迁建金湖中学、金湖二中,新建吴运铎实验学校、滨湖幼儿园、中芬森林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长,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民生难题有效破解,每年征求群众意见实施“民生十件实事”,聚焦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深入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建成占地865亩的备用水源地,新建日产5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实施水质深度处理,铺设城乡供水管网2500多公里,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同源同网、优质高效”。脱贫攻坚有力推进,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创新实施特困家庭财政托底救助,深入实施农房改善“5320”工程,荷韵小镇、湖畔旺屯等一批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投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2018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47平方米、63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32亿元、27400元,比建县初分别增长了20852倍、1041倍,平均每18个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站在新的起点回望过去,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金湖过去的60年,就是一曲可歌可泣的创业乐章,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就是一座汗血铸就的精神丰碑。

回顾60年风雨路,我们感慨万千。60年来,我们有过坎坷、也有过曲折,但更多的是艰苦奋斗的快乐、收获成果的喜悦;我们有过徘徊、也曾遭遇挫折,但更多的是披荆斩棘的酣畅、击楫中流的豪情。事实证明,基础薄弱不会难倒我们,自然条件不会限制我们,外部压力不会压倒我们。无论是历史长河,还是时代洪流,在本质上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个体构成的,无数个体的故事成就了金湖发展的辉煌历史,无数个体的梦想构成了金湖奋斗的时代旋律。我们始终铭记,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亲切关心,为金湖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始终铭记,是金湖历届领导班子、全体老干部的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为金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始终铭记,是广大客商青睐金湖、扎根金湖,以支持金湖发展的真情厚谊,为金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始终铭记,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本土企业家艰苦创业、各界人士和衷共济,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金湖发展谱写了华彩的篇章。

总结60年辉煌路,我们感悟良多。金湖60年的光辉历程,是新中国建设发展的生动缩影。60年来,我们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考验、踏破了一个个关口险隘、抓住了一次次发展机遇,书写了翻天覆地的时代伟业。60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60年的探索积蓄了前行的精神力量。深刻剖析其中蕴含的成功密码,那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金湖60年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下取得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经受住风险考验,并赢得长足发展。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金湖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沿着总书记为江苏、为淮安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我们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金湖60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致力于改变贫穷面貌、加快经济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进入新时代,发展仍是解决金湖问题的根本,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必须把握发展规律、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保持强大定力,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不为困难所阻,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用发展的成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我们始终深化改革开放。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金湖干部群众始终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为金湖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开放让金湖的发展跟上了世界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以改革破除体制束缚、观念禁锢和利益壁垒,以开放抢抓发展机遇,凝聚起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开辟金湖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境界。我们始终坚守为民初心。60年来,金湖走过了从绝对贫困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光辉历程,全县人民的生活得到历史性提升,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生活更幸福,正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揭示了60年奋斗历程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金湖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不断满足金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始终加强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1959年,代表全县3600多名党员的212名正式代表、10名候补代表济济一堂,召开中共金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60年来我们一以贯之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提高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金湖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全力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重要的是书写新的历史。当前,金湖正处在全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和战略机遇,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候宣示下一个70年,我们将高举革命的旗帜,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对金湖这片有着光荣历史的红色热土而言,对建县60周年最好的庆祝,就是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重整行装再出发,要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矢志不渝让金湖实力更强劲。决定金湖未来的关键因素是发展,决定金湖发展的根本支撑在产业。要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总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项目推动、产业联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集成整合,强化政产学研对接合作服务保障,统筹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围绕重特大项目持续开展攻坚突破,全力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项目支撑;立足“一主一新”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项目集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让金湖的产业特色更显、发展质态更优。

重整行装再出发,要下好改革开放先手棋,全力以赴让金湖活力更激发。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金湖过去60年的变化和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引领未来发展的动力也在改革开放。要继续发扬金湖人敢想敢干的优良传统,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顺应开放发展的时代潮流,抢抓重大公共交通基础建设的有利契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发展,加快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让金湖的体制机制更活、内生动力更足。

重整行装再出发,要建强城乡环境主载体,持之以恒让金湖形象更精致。城市是传承发展人类文明的载体。城市品质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幸福,事关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提升品质与推动发展相统一,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人口集聚、服务完善、商贸繁荣的高品质城区。将农房改善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深入实施农房改善“5320”工程,统筹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如期搬进新家、住上新房。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推动城市管理提档升级,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让金湖的城乡环境更优、生活家园更美。

重整行装再出发,要呵护生态文明厚家底,坚持不懈让金湖环境更美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金湖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最靓丽的名片,也是金湖未来发展最核心的优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开展“263”专项整治,大力实施生态美丽金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金湖的杉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气更爽。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持续做好重点景区提升,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旅游业打造成金湖新的支柱产业,让金湖的生态环境更美、生态价值更高。

重整行装再出发,要围绕民生福祉新目标,一以贯之让金湖百姓更幸福。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实践方向,也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按照“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的要求,继续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保障网,竭尽全力将全县人民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让金湖的群众笑脸更多、幸福指数更高。

重整行装再出发,要紧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从严让金湖党建更过硬。事业兴旺,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新时代冲刺高水平全面小康,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锤炼,把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拧得更紧;聚焦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健全制度保障,把规章制度这个“笼子”扎得更紧更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重点,突出强基层、打基础,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坚强。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在全县上下形成带头担当作为、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把党员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锤炼成为金湖制胜未来的可靠力量,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勠力同心、携手前行,共同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华美乐章!

我们坚信,金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金湖的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