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和经济发展】江苏金湖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2年5月,2006年4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5平方公里。2024年,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行业外贸市场萎缩,我县部分龙头企业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因素影响,开发区作为归属列统企业最多的经济部门,在做好在手企业服务的同时,对园区重点企业采取重点帮扶措施,为全县指标培育工作多做贡献,确保各项重点指标在逆势背景中仍有增长,成效较为显著。规上制造业产值全年任务同比增长35%,完成113.04亿元,同比增长3.32%;规上工业开票增幅任务数同比增长20%,完成95.05亿元;工业用电量全年目标任务增长25%,完成4.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工业列统全年任务数12个,完成10家。2023年度全省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开发区综合排名跃升1个位次,在全省开发区排名56位。2024年,开发区获批省级绿色园区。
【项目攻坚成效显著】聚焦重特大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1个战略目标,组建面向全社会选聘的专职招商队伍和基金、中介机构组建的专业招商平台2类招商主体,打通本地企业家、在外成功人士和招商实战人才3个招商信息源渠道,拓展项目信息来源渠道,固化“信息收集、考察论证、跟踪推进、签约落地”4大招商流程,通过“单周碰、双周讲、月调度、季总结”,明确节点目标,解决相关问题,全力争取重特大项目攻坚新突破。先后独立完成亿元以上项目招引11个,其中1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2个;完成项目开工10个;完成项目竣工7个。强化项目承载主平台作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促进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全年落户开发区招引项目85个,其中5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项目8个;开工项目4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竣工项目35个,其中10亿元项目1个,积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改革初见成效】在全市层面率先推动招商体制市场化改革工作,面向全社会选拔优秀招商人才,所有人员档案封存管理,建立“基本工资+工作考核+项目绩效”的薪酬体系,按照季度、年度考核方式,每年评选出不超过2个优秀招商部门,分别予以10万元、8万元工作考核奖励。聚焦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按照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上不封顶。坚持优秀人员补充进入、不适岗人员及时调离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不适岗人员淘汰出招商公司,并按实际需求逐步补充相关人员,持续激发开发区干部队伍活力。聚焦经济发展、项目服务一线,开展高效贯通的“大部制”改革试点,将原有的七个内设部门整合为三个部门。成立项目保障部,全面打通“要素规划-项目招引-建成落地”等建设环节中的信息壁垒,服务好重特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成立企业服务部,高效解决“经济运行-安全生产-营商环境”多头管理难题,重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成立综合管理部,全面整合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财政与资产局等,高效运作后勤保障服务工作。通过大部制改革,对人员优化整合调整,项目帮办、企业服务一线人员占比已超过80%。
【载体建设日趋完善】有效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更好匹配项目落地需求。6个由开发区牵头的县级政府投资项目,开发区污水分质处理管网改造、园中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个项目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理士110kV线路工程金石路东延、响墩路扩建、交通安全提升工程等4个项目正在加快;电子产业园项目10栋厂房主体和道路、雨污水管道建设工作已完成;港口码头工程项目,3个粮食码头已通过验收,剩余7个码头已完工,正在进行管理用房内部装修。重金属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通过市竣工验收。推进人才公寓、职工公寓等商住配套设施运营,规划建设城西社区医院,补齐三产服务业短板,为园区人才提供全方位“15分钟生活圈”服务。
【园区环境安全有序】对辖区内106家涉及燃气企业进行全方位排查,共查出问题隐患52条,全部完成整改。联合住建局对开发区内54个在建工程进行巡查检查,发现252个安全隐患,督促施工单位完成隐患整改。完成2023年结转的18幢既有建筑隐患整改工作。聘请专家对36家消防重点企业进行检查,并完成对检查出的36条隐患的整改工作。排查近三年新设立涉及特种设备企业56家,现同市监分局共同进行现场检查。完成区内85%“厂中厂”企业的整治工作。严格落实省市县安全生产巡查、督导整改工作;组织安全生产相关培训8场次,参加人数900余人。对区内33家企业进行达标区工业企业排水摸排整治,全面完成整治目标。排查区内道路两旁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4处,经招投标程序选定处置单位,现已完成处置。完成20家涉磷企业信息在线填报。完成12家涉固企业信息填报。完成工地扬尘管控,接受大气办交办任务8次,已联合住建、帮办单位按期完成整改。完成开发区大楼水平衡测试。联合发改委完成开发区“飞地”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
【低效土地整治成效显著】按照“连片规划、提前储备、集中统筹、分级保障”工作思路,积极储备连片地块,打造食用菌、电子产业园、欧陆汽车、中欧产业园等4个500亩以上连片工业用地,为重特大项目落户提供保障。统筹推动铝材、智造、康养等500亩以上特色产业,针对现有低效闲置地块,处置引进和新上产业链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集聚发展。大力实施收储利用盘活,针对盘活低效用地项目需求及特点,鼓励市场化直接交易或通过股权交易完成处置;创新建立“金融+”赋能新路径,成立5亿元的低效闲置资产处置“资金池”,为平台收储提供资金保障,“盘活一家、授信一家”,精准盘活原苏邦二期低效工业用地500余亩,整体规划建设高端制造产业特色园,新上高端制造配套项目11个,总投资约25亿元。目前已完成109宗共7194亩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其中1294亩新上亿元项目23个。